超30种中药材涨价
近日,央视财经报道:近期,不少中药材价格都出现上涨,涨价的品种达到30多种。
在节目中,做中药材生意多年的张女士表示,进入九月以来,她经营的药材中,就有三成出现了不同程度涨价:“川芎涨了有2元,原先卖20元,现在得22元。”。
除此之外,感冒药原料板蓝根、连翘、健脾补肺的薏米等也在涨价行列中,这些基本上都是中药处方中用量较大的品种。
很多药食同源的品种,也就是可同时入药和食用的中药材,价格也快速上涨,决明子、百合、豆蔻、红花等涨价幅度在10%到30%不等。而涨价最为明显的是一些动物类的中药材,最小涨幅都在50%左右,最大的甚至翻了2倍还多。
据了解,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一名商户表示:“去年百花蛇大概是一公斤50元左右,正品货,今年要100多元。乌蛸蛇去年一公斤400元左右,今年是1000、1200元。”
而作为市场里为数不多的经营天然牛黄的商户,徐东亚告诉节目组:近期,天然牛黄的价格一路上涨,而且货源还很紧缺。她用了好几个月才收到一小撮牛黄,虽然重量只有0.5公斤,但价格却高达20多万元。而在4年前,这些牛黄的价格只有5万元左右,4年时间价格涨了将近5倍,而现在还在继续上涨。她坦言:“要是按药厂定的价格来说,今年比去年一公斤涨了四五万元。”
企业:不得不调高终端药品价格
节目组调查后发现:一些中药材涨价,主要是因为供不应求。像牛蒡子、川芎、连翘,今年原产地的产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减少。对于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品种,主要受到今年疫情影响,需求量比往年明显增加,导致价格上涨。
而动物类中药材,由于疫情防控需要,国家严控通关检验环节,因此进口量急剧减少。此外,疫情后国家出台规定,加强了动物类中药材的监管力度,从养殖、生产、防疫等方面都更加严格管理。
中药材涨价,也将直接影响到下游的药企,带来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的价格上涨。
河北一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负责人解淑强表示:他们的产品主要面向医院和药厂,而药厂的订单合同都是一签一年,即使原料涨价,他们也无法调整产品价格。这几年多变的中药材市场,也逼迫他们形成了应对价格波动的策略。
他进一步解释:企业会对行情进行预判,比如今年产量会什么样、库存什么样,综合分析价格是涨还是落,再根据得出的结论,跟客户签订合同。一些企业都提前出手囤货,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。
如果企业无法囤货,就只能无奈接受成本上涨的事实。李龙是河北一家药企负责人,企业生产的几十种中成药中,需要大量名贵中药材,包括牛黄、麝香、熊胆等,而涨价的占到了相当比例,有的同比涨幅翻了一倍。
他坦言:“我们有27个品种必须面临未来上浮调价的问题。以红花举例,其上浮的价格幅度已经达30%,直接影响了成本价格,所以我们后面要微调一下。”
据了解,北京、四川等地的多家药企都表示:如果中药材继续涨价,他们也不得不上调终端产品的价格。
中药,还有继续上涨空间
事实上,中药仍然有较大的上涨空间。
日前,2020年版《中国药典》正式出版发行,内容相较上一版有了诸多新调整。而有关中药质量和标准的提升无疑是此次的重点工作之一。
据了解,中药部分调整的目标和任务则在于完善中药标准体系。例如,重点解决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农药残留、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限量标准。这一定程度上致使了价格的攀升——因为标准的提升,相应检验环节增加,导致各项成本提高,最终影响了药品的价格。
曾有专家对赛柏蓝表示:新版药典的出台,对中药品种的质量要求更高,导致下游生产企业不能再用含量不达标、农残超标的品种来以次充好,但市场上优质的药材品种仍然有限,需求增加,供不应求,那些质量高、标准高的品种仍然具有涨价空间。
此外,人工成本、包装材料的上涨,加大了中成药的成本,对比2016年的价格,纸箱价格上涨55%,纸盒也上涨了20%。人工成本和包装材料的提高,这是药企重要的成本负担。
而《药品管理法》的正式实施,也对相关企业产生了更高的要求。据了解,饮片产品的性状(包括切片厚薄度)、农残、重金属、灰分、浸出物、含量……等任何一项达不到药典标准,按新《药品管理法》解读,都属于“劣药”或“不符合药品标准”的中药饮片。
这使企业更加重视原料药来源的把控,不再从行业市场或某些产地商贩手中拿货,而是到产地布局中药材GAP种植规范基地,以此来提升自己企业产品质量的高度及稳定性,这无形中也增加了中药饮片的生产成本。
某种程度上,随着整体成本的上升,中药的价格仍然具有较大上涨空间。
转自:赛柏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