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政策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革,创新成为中国药企一个不能避免的话题,创新药产业加速发展,从中国新到全球新的研发格局逐步形成,越来越多的创新研发成果涌现。
10月28日,在第12届DIA中国年会现场,多位行业人士共同探讨我国创新药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新挑战。
国内创新药市场逐年增大,研发管线数量占据全球8%
我国医药创新成果质和量在过去几年有很大发展,研发管线数量占据全球8%,仅次于美国的48%,高于传统制药强国英国、德国、日本。已进入第二梯队,并且成为该梯队的领先者。
对此,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汪来指出:“Biotech企业为行业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,回看5年前,我国药企很难做出first in class,能做好me too就不错了,但是近年来中国创新环境不断变化,创新速度大幅提高,近三年的发展可抵上过去10-20年。”
据中投产业研究院《2020-2024年中国创新药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》,我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在逐年增大,2017年为1,182亿美元,2018年达到1,286亿美元,2019年据估算为1,376亿美元。
2014-2019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及其占全球比
单位:十亿美元
数据来源:弗若斯特沙利文
创新药发展驶入快车道,两大难题亟待解决
虽然我国自主研发新药已进入快速成长期,但随之而来两大问题也更加凸显。
1.靶点扎堆严重,药企差异化路线难寻
目前我国多数创新都是跟随国际热门靶点,诚然,这种模式成功率较高,风险较低,但扎堆现象却很严重。如PD-1/PD-L1,目前与该靶点有关的药物超过260种,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也有115个,恒瑞医药、丽珠集团、科伦药业、百济神州、信达生物、复宏汉霖等药企都在这一赛道上。据统计,全国宣称有PD-1/L1产品的企业已超过100家。此外,EGFR、CDK4/6、HER2、VEGFR、CD47等靶点也吸引了诸多企业布局。
而我国基于新靶点的创新药物依旧缺乏,研发创新能力有待提高。过去五年,已经出现百济神州、信达等规模较大的创新药企,新兴的创新企业需要找到差异化路线才能立足。对此,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汪来指出,新形势下,Biotech公司更要注重科研和创新,避免靶点扎堆,认真思考3-5年后公司该怎么发展,而不是只看眼前。他认为,未来,中国的fast follow药物还会继续出现,但first in class也会迎来发展。
2.人才培养尚有局限,科研与临床需融合
不管是市场洗牌还是企业自身业务调整,人才始终是发展的最核心要素。但是在人才培养方面,我国创新药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高瓴资本集团首席投资官、合伙人易诺青认为,对于药企而言,需要的不仅仅是研发人员,还要通过资本发挥纽带作用,把市场化的经营、管理等人才组织起来,助力产业发展。
对此,上海胸科医院肺癌中心主任陆舜博士分析到,目前,我国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,临床与科研相对分裂,为了长足发展,我国医药创新要打破人才培养局限,产研结合,让科研工作更好地助力新药研发。
转自: 新浪医药